【建言獻策】徐建紅代表:推動秦淮區金融業轉型發展
 發布時間:2023-05-05 瀏覽數:13065 【字體:

我區金融業發展的優勢和面臨的困難


秦淮區區位優勢明顯,具有堅實的產業基礎以及豐富的商務資源和科教文化資源優勢,客觀上具有促進金融業發展及貢獻的良好根基。一是區位優勢得天獨厚我區地處南京市主城中心,作為寧滬發展軸線的節點區域,是南京融入長三角、輻射中西部的重要門戶。發達的交通網絡使秦淮區能夠便捷地承接上海金融中心、上海自貿區的輻射推動,同時也有助于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融匯協同,進一步放大資本對實體經濟的推動作用,在接軌大上海、支撐南京區域金融中心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二是資源稟賦潛力巨大。我區是南京都市圈的商貿商務中心,擁有被譽為“中華第一商圈”的新街口商圈,是商貿密集度最高的地區。區內產業結構成熟,商務樓宇、特色園區等載體眾多,高新園區等功能板塊發展迅速,現代服務業良好的發展基礎對于新型金融組織具有極強的吸引力和集聚作用。同時文化科技優勢凸顯,擁有40多家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南京白下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是南京主城區內唯一的省級開發區。晨光1865產業園是省級文化創意產業基地,為我區培育發展金融和金融衍生產業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三是金融發展底蘊深厚。我區是南京市老牌金融中心,金融發展歷史悠久,銀行、證券、保險等各類金融機構密集,集聚了人民銀行南京分行、江蘇省證監局、工行江蘇分行、農行江蘇分行、中行江蘇分行、建行江蘇分行等重要金融機構,金融業發展基礎較好。


“十三五”以來,我區金融業有了長足發展,成效顯著。同時,也應清醒地認識到,“十四五”時期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期,是釋放金融新動能的重要窗口期。但隨著城市的發展與擴容,南京整體城市發展格局呈現多中心的發展趨勢,秦淮區作為傳統金融業集聚區,金融業的產業競爭力已受到較大影響,需引起我們的重視。


一是市級產業規劃改變了我區金融核心區的定位。

二是區域環境制約金融提升能級。

三是我區金融機構持續外遷。

四是金融創新力度尚需激發。



秦淮區金融業發展的建議


1、堅持規劃引領,完善金融工作體制機制

一是積極向上爭取省市各類政策資金支持。在省級層面,應謀求爭取省里對我區金融改革的政策支持,讓更多的金融產品、工具和制度在秦淮先行先試。在市級層面,應呼吁市域內相對平等的政策、資金支持,進一步深化金融合作,鼓勵國際金融財團優先入駐秦淮,積極承接國際金融轉移。二是堅持規劃引領。根據南京市金融業“十四五”規劃、秦淮區金融業“十四五”發展專項規劃,加強與各級金融管理部門及其派出機構的協調溝通,爭取支持,協同推進規劃實施。三是進一步完善金融合作聯動機制。建立區金融改革創新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特邀省、市分管領導擔任領導小組顧問,駐區“一行、三會”金融機構高管、區政府主要領導和區金融辦、發改、財政、招商等部門領導為主要成員,及時研究解決金融改革創新中遇到的困難和難點問題。


2、鞏固傳統優勢,放大金融集聚能級

一是加快新街口金融集聚區提檔升級。通過重大項目建設、樓宇提質、商貿轉型、文商旅融合等手段,推進核心區品質提檔升級,加速智慧商圈建設,借助“新街口基金評價指數”發布、新街口投資者教育基地、新街口全球資管高峰論壇、新街口系列賽事活動等,擴大新街口金融商圈的影響力和美譽度,塑造新街口金融品牌,擴大“中華第一商圈”、“百年新街口”的影響力。二是招大引強,引進功能性總部機構。加大金融機構法人總部、區域性總部和專業子公司的引進力度,鼓勵各類大公司、大型企業集團來寧設立資金管理,資本運營等總部型功能機構。支持和推動在寧金融機構分支機構爭取總部支持,加大資源配置力度,持續提升本地金融供給能力,積極承接總部金融改革創新項目,引入總部產品研發中心、金融創新實驗室等功能性機構和金融后臺。三是推動數字金融發展催生新動能。“十四五”期間南京將建設數字經濟名城,借助秦淮數字金融在全市數字經濟行動計劃中定位為重點發展領域的契機,積極推進支付結算、大數據征信、消費金融、互聯網保險銷售等產業形態的引入,在數字化消費和數字化資管細分領域深耕發力,依托現代金融總部項目,發揮金融橋梁作用,形成“金融+”為引領的洪武路-中山南路現代金融街區。


3、堅持錯位發展,培育新型金融業態

一是大力發展文化金融。充分發揮區域產業優勢和文化特質,營造具有秦淮特征的區域金融新特色。借助文旅資源稟賦優勢,探索成立文化銀行、文化小貸公司、文旅產業基金、文旅產業信貸風險池,形成文旅金融合作供應鏈,幫助文旅企業對接銀行做強做大,引導、培育優質企業在新三板、主板上市。積極引入頭部社會資本,在推動市場化合作上實現突破,充分釋放出區域文旅優勢資源的紅利。二是積極尋求物聯網金融發展商機。借助物聯網產業優勢,實現垂直領域的深度融合和滲透,重點培育和引進聚焦金融方向的物聯網企業,結合人行統籌監管金融基礎設施工作推進,積極尋求物聯網金融發展商機,力爭在物聯網金融創新上形成品牌。三是努力在綠色金融方面探索。我國已初步形成支持綠色金融發展的政策體系和市場環境,綠色金融在推動經濟綠色轉型過程中發揮著重大作用。要努力爭取國家級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鼓勵各類金融機構探索開展碳金融等氣候友好型的創新業務,把金融創新和發展綠色金融有機結合起來,創造性地通過貸款、理財、擔保、租賃、信托等多種金融工具積極發展綠色金融市場。


4、完善載體資源配置,提升環境品質

一是優化載體發展空間。突破發展空間硬約束的瓶頸,預留好新街口金融商務區及周邊地區可供二次開發的土地資源和可供置換的樓宇資源,盡量滿足新增金融、商務載體用地,確保高端金融機構入駐需要。二是提升樓宇經濟發展層級。根據我區重點金融機構布局情況,結合危舊房改造,對周邊樓宇資源進行整體規劃、改造和提檔升級,持續提升樓宇品質,適應金融業高端需求。三是改善基礎配套服務。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公共基礎建設,進一步改造、優化金融集聚區基礎設施和周邊環境,建立與金融業相配套的各種配套服務設施,解決停車難問題。


5、提升專業服務水平,優化金融發展環境

一是引入專業力量。借助匯升投資者教育基地,聘請金融企業家、專家學者,以產融結合為目標,深入研究金融專業發展趨勢和區域金融安全形勢,協助金融市場與實體產業的協調發展,為秦淮區金融發展提供理論支持和政策建議。二是完善服務機制。搭建政府、企業和金融機構的多層次交流平臺,加強業務互動,推動金融機構拓展地區金融業務和新興產業的金融服務機會。定期舉辦企業聯誼會,促進企業的信息交流和業務合作,針對企業需求提供更加精準的金融供給。三是發揮政策激勵力度。不斷完善支持金融發展和金融服務創新的獎勵辦法,建立專門的服務團隊,持續關注金融機構從落地到成長過程中的各個關鍵環節,精準有效地解決發展中的痛點、難點問題,最大限度的留住存量金融機構,不斷加大政策供給力度和輻射范圍,充分發揮政策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



編輯:郭志軍

[返回首頁] [返回上一頁]
關鍵詞Tags:
上一條: 【建言獻策】秦淮區中醫藥事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下一條: 【建言獻策】蔣夷代表:促進社區減負增效 提升基層社會治理能力

網站地圖 | 總訪問量:80469188 次
主辦單位:南京市秦淮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版權所有
(建議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6.0以上版本瀏覽) 技術支持:南京標桿科技
網站備案號:蘇ICP備2021032793號-1